绝缘板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绝缘板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磁州窑传承与变革的碰撞

发布时间:2020-07-13 12:33:21 阅读: 来源:绝缘板厂家

磁州窑艺人正在制作荷口瓶。

磁州窑典型的“馒头窑”。

2014年3月25日,在邯郸市峰峰矿区的磁州窑历代瓷器展示博物馆,一张拍摄于1958年的老照片悬挂在馆内。照片拍摄地是峰峰矿区彭城镇,也是磁州窑的主要烧制地。略显沧桑的黑白照片上,一个个烧制瓷器的男性健康知识“馒头窑”错落相连,难望其际,那是当年彭城镇万窑齐烧的壮观景象,也是磁州窑繁荣的见证。照片下方,是正在制作瓷器的工匠,拉坯、剔、刻、画……手艺与技法依旧,器型与色彩仍然。磁州窑的传统符号并没有因为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而流失,磁州窑这个兴盛于宋代的北方最大民窑在千年历史的目光中仍旧窑火不熄。

1977年出生的李光,在邯郸峰峰新市区开了家门店,叫“彩瓷坊”。他毕业于邯郸市陶瓷技校,跟瓷器打交道已经18年了。

走进李光的瓷器店,货架上满满的红色瓷器,偶尔几只传统的磁州窑“梅瓶”也被淹没在一片“中国红”之中。“我是用传统的磁州窑工艺,做出了这些红瓷。”李光说,他从1998年开始试烧红瓷,2008年终于成功。那时,他背着自己的红瓷到瓷器店要求代卖,结果遭到店主质疑:你这不是磁州窑,磁州窑没有这个颜色。为此,很少有店主愿意摆他的货,李光一度质疑自己的创新是不是压根儿就是一条歧路。

“这两年生意好了,很多人开始认可我这种红色的磁州窑产品了。”李光这个小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而且很多制瓷工艺师也开始制作红瓷。

或许是对传统的磁州窑白地黑花的审美疲劳,或许是对耀眼的中国红吉祥寓意的企盼,磁州窑一些原始的符号正在和现代审美产生纠结,是要传统还是要变革,这两者的强烈碰撞从一个侧面勾勒出走过千年的磁州窑当今的生存状态。

坚硬的传统

在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70岁的馆长刘立忠笑眯眯地从设计室出来,擦了擦手上的胎泥,随手抻过一把椅子,坐在院里语速很快地讲起了磁州窑的前世今生。

刘立忠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磁州窑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老人笑着说:“现在人们对磁州窑越来越重视,我们已经不为生计发愁了。要知道,以前为了吃饱肚子,没少做假古董。”

刘立忠老人从事磁州窑的制作和研究已有40余年的历史。其曾祖父、祖父、父亲及几个叔叔,都以陶瓷业为生,到他这辈已是第四代。出于对磁州窑的热爱与执著,他潜心研究,逐渐恢复了磁州窑失传已久的二十多种制瓷技法和装饰方法,如:凸线纹、珍珠地等。其仿古品达到了乱真的地步,而这也就是他所讲的“假古董”。

“磁州窑最终还是回归到传统的符号中,”刘立忠表示:“我现在做的就是挖掘出最优秀的磁州窑符号,这不仅是传承人应该做的,也是磁州窑发展的根本。”刘立忠曾有过一段对磁州窑改变器型的尝试,一系列的创新之后,又回归了传统。因为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器型与色彩,已经证明了符合大众审美的要求,造型怪异的瓷器,终究还是小众的,刘立忠对此的最终评价是:这只是一阵风。

如今,刘立忠正在将磁州窑打造成高端艺术品,据说,他的一件作品已经达到2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

可以说,作为磁州窑资深的大师,刘立忠所谈到的回归传统,确实是磁州窑得以传承下去的根本。尽管当今的磁州窑从业者们也都在尝试创新、摸索发展之路,但无论多么新颖的立意或独特的构思,都要有磁州窑最传统的原材料、生产和制作工艺作为支撑,做到传承有序、发展有据。

这就是传统的力量,历经千年积淀而愈发坚硬。

柔软的变革

峰峰矿区内有一个知名的“磁州会馆”,会馆的餐厅有一道著名的菜叫“三下锅”,又名“窑工饭”。不少当地人已然讲不清“三下锅”的由来,但他们却清楚“窑工饭”的含义:瓷器最后一道工序是进窑烧制,这也是整个瓷器能否成型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成败的关键取决于窑工的水准和责任心。为此,窑主总是在烧窑前盛情款待窑工,让其心情舒畅,宴席上一定要有一道由肉、丸子、白菜放在一起炖的菜,这就是“三下锅”,俗称“窑工饭”。

如今,当年的煤炭窑已经被电窑取代,温度更易控制,成品率更高。机械设备取代了口口相传的师徒传承,经验被更精确的电子产品所取代,传承千年的瓷器制作已经被科技强势介入。对此,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磁州窑艺术家任双合说:“磁州窑要想发展,必须创新。”

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磁州窑的发展也在悄悄契合着每一个时间段的审美诉求。但如何做到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任双合说:“要先走进历史,研长沙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究传统,并最终从中走出来。”

随着各地陶瓷制作工艺的交流、融合,以及原材料的丰富,现在磁州窑产品除了传统的白底黑花、红绿彩等装饰元素外,还产生了很多新的色调,包括红瓷、绿瓷,彩瓷,上釉过程中在传统的釉下彩工艺中增添了釉上彩,以及花釉、无光釉等,在器型上不仅对其他窑口的经典器型进行了借鉴,还开发出磁州窑的瓷板画、地砖等装饰产品。

2011年10月,邯郸市磁县县委、县政府和台湾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依托法蓝瓷的制瓷工艺,用景德镇的高岭土为胎土,以磁州窑独特的白底黑花为装饰,在设计上注重流行元素的融入,瓷质细腻、釉色洁净,极具现代感,被称为新概念下的磁州窑文化创意产品——“磁州窑法兰瓷”,可以说是另辟了一条磁州窑的变革之路。

“目前所有关于磁州窑的创新还处在尝试、摸索阶段,最终是否成功还要等待市场来检验。”中国磁州窑研究会的岳福生认为,磁州窑最终的发展模式还应该是家族式、作坊式,小产量、小运转,这样才能节约成本,保留特色。

其实,所有的变革、创新都要经过市场的认可和时间的检验。任双合说:“对传承千年的磁州窑进行任何一处细节的改变,都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简单地讲,陶瓷艺人要吃饭,他花心血做出的不管是实用器还是赏器,都是产品,要形成交易,才能达到其凭借磁州窑制作手艺谋生的目的。因此,磁州窑的发展将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使变革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动的,柔软的。

从胎土到瓷器

位于彭城镇的磁州窑艺术馆近日正在清理门侧的空地,黑色调的艺术馆在夜晚的灯光下尤其显得庄重。艺术馆一层有两个展厅,传统和现代划分得异常清晰。

磁州窑艺术馆的创建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安际衡,他创建的“大家陶艺”成为磁州窑目前最出名的大众品牌。在传统磁州窑展厅内,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串联起磁州窑的千年历史;而在另一个展厅内,包括磁州窑台灯、茶具、摆饰等则追寻着时尚的风格。

“磁州窑的工艺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对待磁州窑的装饰艺术既要复古又不能泥古不化。”安际衡认为,磁州窑的瓷艺是被近现代工业文明及商业竞争所吞噬;然而,又由于现代工业对自然界的严重破坏,使人们开始崇尚自然,渴望返璞归真,磁州窑又迎来了一个复兴的伟大机遇。

纵观磁州窑的发展可谓历经起伏,其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顶峰,但从明代中期便开始衰落,因为当时民用瓷的产量十分高,在商业竞争中为了降低成本,装饰的纹饰越来越简单,已不像宋元时那么考究。从宋代就开始烧制瓷器的彭城镇,新中国成立后曾有十几个陶瓷厂,从事陶瓷工作的人将近3万。上世纪九十年代,整个陶瓷行业步入低谷,大型陶瓷企业因为效益不好,停产的停产,合并的合并。时至今日,彭城仅剩盐店、富田、完小渣堆等几处磁州窑遗址。

近年来,峰峰矿区和磁县都在加强对磁州窑产业的扶持力度,目前,在峰峰矿区,从事磁州窑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和展览销售的企业、作坊、门店达100余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年产值超过5亿元人民币。并拥有刘立忠、闫保山、任双合三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有安际衡、张拥军、宋润生等十几位省级工艺美术师,以及刘鹏举、郭晓龙等近百位优秀青年陶艺师。而在磁县,“中国磁州窑博物馆”成为该县标志性建筑。下一步,峰峰矿区和磁县还将致力于建立和修复磁州窑文化产业园区和当年制瓷遗址等设施,目的在于让磁州窑这个千年窑口再次焕发活力。

柔软的胎土经历拉坯、剔、刻、上釉等72道工序后,并以1200多度高温烧制成为坚硬的瓷器;柔软的变革也只有经过一次次的打磨、筛选、认可、延续才有可能成为传统中坚硬的元素。变革面对传统的每一次强烈碰撞,便如熊熊的窑火燃烧,火光熄灭,那一窑瓷器,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或许流芳千古,或许一败涂地。(记者 马征)

拉萨工服订制

呼伦贝尔工作服设计

许昌制作工作服

抚州西装订做